旧站入口

学生发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发展 > 学科竞赛 > 正文

学生发展

案例争锋,智汇湾区!第二届粤港澳会计大赛报名火热开启

编辑:太阳集团城官网 发布时间:2025-03-11 点击:


粤港澳高校会计案例大赛是在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由中山大学等15所粤港澳高校联合发起、广东省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粤港澳高校会计联盟案例教学与研究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公益性赛事,大赛主要面向大湾区在读的会计专业学生。2025年粤港澳高校会计案例大赛由广州大学承办,为扩大大赛影响,进一步营造“Competition, Innovation, Cooperation, Communication”的良好氛围,本着“平等合作、互利互惠、公平公开”的原则,特制定本方案。

一、 粤港澳高校会计案例大赛简介

第二届粤港澳高校会计案例大赛将于2025年3月至6月由广州大学承办。本届大赛全部赛程分初赛第一阶段及第二阶段、复赛、决赛四个阶段,邀请粤港澳高校在校会计专业学生自由组队参赛。

案例大赛通过组织粤港澳高校会计学生亲历企业实践、模拟管理决策、比拼解决方案,培养并提升学生发现、分析、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不同高校间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是学生展示自身的舞台与个人成长的助推器。

二、第二届粤港澳高校会计案例大赛方案

(一)比赛时间

2025年3月至6月,历时4个月。

(二) 比赛组织

1. 指导单位: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2. 主办单位:广东省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3. 承办单位:粤港澳高校会计联盟案例教学与研究专业委员会

粤港澳高校会计案例大赛组委会

广州大学

4. 联合发起单位: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金融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香港中文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

5. 联系方式

邮箱及电话:mpacc_case@126.com;020-36296654

(三)赛程安排

             比赛流程                   

时间安排

报名

通讯报名

各高校学生自由组队后统一向大赛组委会报名参赛,建议各高校为参赛团队安排指导教师,报名截止后队员信息不得修改。

3月3日-3月16日

初赛

第一阶段

公布案例

大赛组委会向各参赛团队发送初赛第一阶段案例

3月25日

提交报告

各参赛团队通过大赛官网在线提交分析报告,网站链接:

https://www.netinnet.cn/match//activity

4月6日

参赛单位审核

各高校预选授权本单位参赛代表队

4月7日 -4月12日

初赛评审

分组网络评审

4月13日-4月22日

名单公布

公布初赛第一阶段入围前30强名单

4月23日

初赛

第二阶段

公布案例

各参赛团队通过大赛官网查看初赛第二阶段案例调研方向及要求

调研方向已发布

提交报告

各参赛团队向大赛组委会提交编写的案例报告及解决方案

5月16日

初赛评审

分组网络评审

5月15日 -5月24日

名单公布

公布入围初赛第二阶段前10强名单

5月25日

复赛

现场展示

(1)入围复赛前10强团队通过抽签两两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陈述。

6月1日

(2)评委根据团队及选手现场表现,投票评选晋级决赛的5支团队。

决赛

现场展示

(1)入围决赛前6强团队现场展示,进行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陈述,现场评委和参赛团队进行问答。

6月2日

(2)评委根据团队及选手现场表现,评选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及单项奖等。

特别说明:

1. 参赛资格:各高校学生可自由组队参赛。若有不符合参赛资格的人员报名参赛且该人员所在团队被学校授权,则取消该人员所在团队的参赛资格,并在下一届大赛中,将该团队所在高校可授权团队数减半。

2. 团队人数:参赛选手以团队形式报名参赛,每位选手只能参加1支团队。每支参赛团队包含4-6名队员,选出1位队长,进入复决赛的团队需保证有4名队员可以上场。每支本科参赛团队包含4名队员,选出1位队长。鼓励参赛团队邀请老师及实务界人士作指导。

3. 填写指导教师:参赛团队在报名时填写初赛第一阶段指导教师;初赛第二阶段提交报告截止时间前,参赛团队可在第一阶段指导教师的基础上,增加第二阶段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总人数不得超过2人。鼓励实务界导师参与指导,参赛单位可根据导师知识结构、擅长方向等组建导师团队进行指导。

(四)比赛形式

大赛分初赛第一阶段、初赛第二阶段、复赛、决赛四个阶段。

1. 初赛

第一阶段:参赛团队以官方公布的案例为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提交报告格式:上传PDF文件。要求:纸型为A4(21.0 cm×29.7cm)标准,总页数(含封面、附录等)不得超过20页。正文采用小四号字,1.5倍行距,中文采用宋体,英文和数字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封面、目录、标题、图表不受字体字号和行距的限制。若不符合上述格式要求,可能影响评审成绩,后果由参赛团队自行承担。

评审形式:网络评审。按照评委评分环节的团队数量(即各参赛单位预选的团队数量之和)分配晋级初赛第二阶段的名额。参赛高校提供专家评委,遵循本单位回避的原则,系统在已授权单位中随机分配15所高校对案例进行评审。根据专家评分情况,采用“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分”的方法,确定案例最终得分。

第二阶段:参赛团队根据官方公布的调研方向和要求,开展实地调研,搜集整理素材,编写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提交报告格式:使用网页编辑器上传报告。整篇案例不得超过5万字,单张图片不得超过1M。除图表外,不允许以整页截图形式上传。除图表外若以整页截图形式上传,将取消该团队晋级资格。上传的报告重复率不得超过15%(中国知网查重),否则将取消该团队晋级资格。

评审形式:网络评审。按照各组进入初赛第二阶段的团队数量分配晋级前10强名单,两组共计10支团队进入复赛。参赛单位提供专家评委,遵循小组回避的原则,系统在已晋级单位和联合发起单位中随机分配15所高校对案例进行评审。根据专家评分情况,采用“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分”的方法,确定案例最终得分。

特别说明:

(1)初赛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网络评审环节由各参赛单位自行委派评委,评委由学术界评委和实务界评委构成。

(2)各高校委派的实务界评委比重不超过评委总数的50%。请委派思想素质好、实务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治学严谨,能认真履行评委职责的实务界评委,且实务界评委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a.具有与会计相关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b.已获得博士学位;c.在政府机关、大中型企业担任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等行政职务。

(3)每个参赛高校的评审专家必须完成分配给本单位评审的所有团队的评分,否则将取消该参赛高校所有参赛团队的比赛资格。

(4)各参赛团队应及时提醒本单位评审专家按时完成分配给本单位的全部评审任务。

(5)同一参赛单位进入复赛阶段的团队不得超过3支,若因分数并列出现超过3支的情况,则初赛第一阶段得分高的团队晋级;若初赛第一阶段得分相同,则由本单位自主决定进入复赛的团队。

(6)晋级复赛时,若组内出现最后1支团队分数并列的情况,由大赛联合发起单位各派1位评委,遵循已晋级团队和分数并列团队所在院校评委回避的原则,投票确定晋级团队。

(7)根据大赛赛制,承办单位初赛第二阶段得分最高的1支团队可直接晋级决赛,晋级复赛名额根据初赛第二阶段得分依次递补。

(8)团队学生提交案例时必须同时提交企业授权书和查重报告,企业授权书模板详见附件1。

(9)团队学生在提交初赛第二阶段报告时必需同时提交团队承诺书,团队承诺书模板详见附件2。

(10)初赛第二阶段案例报告提交后不允许再次修改。在提交案例至大赛系统的同时,团队需将案例Word版本发送至承办单位邮箱MPAccJNU@163.com,由承办单位进行查重复核。请各团队务必保证案例报告提交系统版本与发送承办单位邮箱版本一致,以免影响最终晋级名单。

(11)学生提交的报告中被调研企业需匿名,标题、摘要、正文、照片及各类附件等处请勿出现参赛团队、队员、学校、指导老师等相关信息。

2.  复赛

初赛第一阶段评审排名前30强的学生团队入会议集中评审环节,经会议集中评审确定进入复赛的10支团队。晋级复赛的10支团队通过抽签两两分组,一对一淘汰。分组双方需在24小时内互相研究、分析对方在初赛第二阶段提交的案例及解决方案,并就对方案例提出己方的解决方案,双方通过现场陈述与辩论展现自身能力水平。

评审形式:专家根据参赛团队案例报告(50%权重)及现场表现情况(50%权重)投票决定晋级决赛的5支团队。

特别说明:复赛评委由大赛联合发起单位各选派1名代表组成,要求副教授以上职称且实际参与相关课程教学,评委遵循参赛团队所在学校回避的原则。复赛两场评委主席由秘书处和承办单位协商委派,评委主席遵循参赛团队所在学校回避的原则。

3.  决赛

晋级决赛的6支团队需在18小时内研究、分析其余晋级团队在初赛第二阶段提交的案例及解决方案。决赛时,6支团队抽签分为两组,每组3支团队,各队需依次陈述己方在初赛第二阶段提交的案例及解决方案,并接受其余晋级团队及评委的现场提问。

评审形式:专家根据参赛团队案例报告及现场表现情况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其中案例报告50分,现场表现50分,案例报告与现场表现得分之和即为该队总分。根据专家评分情况,采用“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分”的方法,最终确定各参赛团队的排名。

特别说明:决赛评委由学术界评委和实务界评委组成。(1)学术界评委:由大赛联合发起单位各选派1名专家担任,要求副教授以上职称且实际参与相关课程教学,无需遵循回避原则;(2)实务界评委:每个联合发起单位各推荐2名实务专家组成专家库,由当届大赛承办单位从中随机抽取若干名专家担任决赛实务评委,当届承办单位推荐的专家必须遵循回避原则。决赛两场评委完全相同。决赛评委主席由秘书处和承办单位协商委派,评委主席遵循参赛团队所在学校回避的原则。   

(五)比赛流程控制

1. 复赛

总体安排

(1)12支晋级复赛的团队需提前48小时通过抽签两两分组,一对一淘汰。

(2)分组双方需在24小时内互相研究、分析对方在初赛第二阶段提交的案例及解决方案,并就对方案例提出己方的解决方案。

(3)6组团队分为两个赛场同时进行比赛,每个赛场配一定数量(奇数)的现场评委,每组比赛双方通过现场陈述与辩论展现自身能力水平,评委通过现场投票的形式决定晋级决赛的团队。

(4)复赛各赛场比赛结束后,由评委组组长或组长指定的其他评委对比赛进行现场点评。

具体流程

(1)复赛前两日,晋级复赛的团队进行抽签。

(2)复赛前一日,承办单位根据抽签情况向各团队下达比赛使用案例。

(3)复赛当天两组团队在两个赛场同时进行比赛。

流程如下表:

出场顺序

A队流程

B队流程

出场顺序

1

1号队员陈述己方案例。3分钟。                

 

 

2

2号队员陈述己方解决方案。4分钟。                

 

 

 

 

3号队员陈述己方对A队案例的解决方案。4分钟。                

3

4

双方自由辩论。14分钟。                

攻辩方(B)6分钟,防守方(A)8分钟。                

 

 

 

1号队员陈述己方案例。3分钟。                

5

 

 

2号队员陈述己方解决方案。4分钟。                

6

7

3号队员陈述己方对B队案例的解决方案。4分钟。                

 

 

8

双方自由辩论。14分钟。                

攻辩方(A)6分钟,防守方(B)8分钟。                

 

9

4号队员进行总结。3分钟。                

 

 

 

 

4号队员进行总结。3分钟。                

10

11

评委点评,投票。4分钟。                

 

 

总计60分钟                

 

2. 决赛

总体安排

(1)晋级决赛的团队需在18小时内研究、分析其余晋级团队在初赛第二阶段提交的案例及解决方案。

(2)决赛时,6支晋级决赛的团队通过抽签分成两组,每组3支团队,抽签决定比赛先后顺序。

(3)每组比赛结束后,评委现场打分。

(4)根据6支团队得分情况确定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具体流程

(1)决赛前18小时,参赛团队通过抽签决定决赛分组和先后顺序,承办单位向各团队下达比赛使用案例。

(2)决赛当天所有的团队均需现场参赛。

决赛阶段比赛流程如下表:

比赛程序

比赛内容

时间控制

         第一场                

            (共计80分钟)                

1

A队1号队员陈述己方案例。                

10分钟

2

A队2号队员陈述由该案例所发现的问题。                

3

A队3号队员陈述如何解决问题。                

4

A队4号队员陈述该解决方案的现实意义。                

5

BC两支团队针对A队案例与A队进行辩论,自由展示。                

15分钟

ABC三支团队依次交换攻守方,一共3轮                

6

评委对各队表现进行打分。                

5分钟

        第二场                

            (流程与第一场相同,共计80分钟)                

           评委点评                

         (评委对6支团队的决赛表现进行点评,共计15分钟)                

 

(六)奖项设置

阶段

奖项

数量

内容

复决赛

特等奖

1名

现金奖励5000元+证书

一等奖

2名

现金奖励3000元+证书

二等奖

3名

现金奖励2000元+证书

优秀指导教师奖

6名

进入决赛的团队的指导教师,证书

复赛最佳表现奖

2名

两场复赛现场表现得分最高的选手,证书

决赛最佳表现奖

2名

两场决赛现场表现得分最高的选手,证书

最佳创意奖

2名

两场复赛案例报告中独具亮点的团队,证书

初赛

特等奖

1名

证书

一等奖

2名

证书

二等奖

3名

证书

优胜奖

6名

证书

最佳人气奖

2名

证书

 

参赛证明

所有提交案例的团队

证书

 

最佳组织奖

2名

证书

根据晋级决赛、复赛、初赛第二阶段团队数量情况(依次对比)进行评价

 


附件1.docx

附件2.docx

  • 附件【附件1.docx】已下载
  • 附件【附件2.docx】已下载